“这是我应做的”——关于《进与出或中间》展览对冯博一的访谈 |
付:您在文章中提到“独立策展人是把策展当作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现实问题思考的一种手段”策展人既是“媒介”又是“创造者”,那么您对制造《进与出或中间》这件作品的想法是如何的?
冯:所谓独立策展人的“独立性”在于,对当代文化和艺术有一个独立的立场和态度,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思考和判... |
光天化日——李大方与艾未未、冯博一的对话 |
艾:先谈谈你的经历,再就几张有代表的画来介绍一下自己。你是哪年出生的呢?
李:1971年生,属猪的。
艾:你是一直待在沈阳吗?
方:对,一直待在沈阳。1992年的时候来过北京。
艾:你的画是那种走到那儿“毁”到那儿,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是... |
艺术是一部个人的长征史诗——尤劲东 殷双喜对谈 |
视觉与视角
殷双喜(以下简称殷):作为一个展现,感觉你即将要做的展览中所有的大画、小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在这中间你似乎希望造成极大、极小之间的张力,所以选择用油画还是用钢笔或其他材料,特别重要吗?
尤劲东(以下简称尤):我画的小画如同前期的草图一样,做了某种说明,说明发展过程是怎么来的,通过小的东西反映出来。大画有所谓的冲击力,比如我这... |
专访高名潞:动荡年代中风景是无名的历史 |
无名画会,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前卫艺术团体,也是“文革”期间直到现在最专注于描绘北京风景的绘画团体。名称来自1979年7月画会第一次公开展览,意在“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代表画会”。主要成员有赵文量、杨雨澍、张达安、石振宇、张伟、李姗、马可鲁、史习习、郑子燕、韦海、王爱和、刘是、田淑英等。人数最多时达20余人,作品主要有风景、静物、人物写生,成... |
高名潞与李占洋访谈 |
高:以前你有没有把很多作品放在一起集中地展示这样一种机会。
李:大规模的展览以前参加过两次,一次是“世纪之门”,一次是“成都双年展”。但那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的展览。而且我的作品也不集中。能全面集中地展出我的作品,而且是在一个有个性的展览展示,这一直是我一个理想,这次实现了。由于我所处的那个环境比较闭塞,参加展览机会相对比较少... |
解读“意派”——对话高名潞 |
“意派”正式提出是2007年,但这个想法还要往前追溯。其实,我(高名潞)在研究生时,从研究方式的侧重点开始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我不想用艺术就是反映艺术背景的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讨论艺术史,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结构。
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先生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意派——世纪思... |
“文艺复兴”精神其实离你很近——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策展人邵大箴 |
来源:深圳商报
采访者:汪涓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大利艺术对欧洲、西方以至对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而且还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断召唤迈着现代主义步伐的人们,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世界。
邵大箴,1934年生,1960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 |
穷探极今古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
时间:2007年8月11日 地点:北京·陈传席寓所 采访人:张公者
当代书画界说真话的评论家已经不多。尤其是对近现代、当代的书画人物进行品评,缘于人事、人情等诸多方面因素,所作评论满纸好话,却非由衷。
做批评家比做艺术家难,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捧,令人生厌;不负责任的谩骂攻讦,缺少水准。臧否人物、评骘得失,既要有公正之心,又要有正确的审美准则,这是批评公正... |
马未都:捐出十年收藏,放弃更有价值 |
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近日做出一个决定:成立观复基金会,并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在做出这个决定时,马未都也觉得很心疼,但是他必须要走出这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永续生存。
记者:当初怎么会想到建一个私人博物馆?
马未都:建博物馆最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