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艺术的世界:访黄苗子 |
约访黄苗子
自2002年12月始,我一直在电话约访黄苗子。只是机缘总不凑巧,或是他没时间,或是遇上年节,刚约好吧,又遇上非典了一把。两个星期前,黄老终于应承了见面。所以,从新疆出差一回来,我就顾不上其他,赶紧跑去拜见他。
对黄老的第一印象来自电话里。十余次打电话骚扰他,他从没有厌烦过,一如既往的爽快:没空就没空,有时间就有时间,并不因为我的年轻和无名而不理会或者敷衍我。感觉... |
百年陈少梅的艺魂——专访陈少梅女婿米景扬 |
记者:您怎么评价陈少梅在国内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米景扬:在中国美术史上,唐代和宋代历来被称为是绘画的两个高峰。元明清历代虽然也名家辈出,却是不能和唐宋相比的,能够与唐宋相媲美的,就是近代。元明清出现的大师很多,他们虽然能够继承传统,但是在创造方面却不如近代画家的成就大。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画坛出现了五十多位大师... |
寻找中西相融的大传统 —对话何家英 |
张晓凌(以下简称张):中西相融是一个世纪性的课题。不管你持何种文化态度,也不管鼓吹何种主义,即便是极端文化保守派,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也无法不在这一历史前提下来确认自己的文化主张或立场。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宿命吧!像黄宾虹、齐白石这样的在传统中由旧翻新的大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宿命。黄宾虹对西画外光的借鉴,对印象派点彩式用笔的兴趣,齐白石对西画光影素描的吸收,都是较好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 |
专访何家英:工笔画是国宝 |
记者(冯晓伟):何老师您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见到您,我是中国书画名人榜的记者冯晓伟。您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另外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笔画家,这次作为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有什么与书画艺术有关的提案吗?
何家英:这次没有什么关于美术方面的提案。其实有一些想法,但是我没做,做起来得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调研,所以没做,做了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提案。
记者(冯晓... |
艺术家孙其峰访谈 |
爱好收藏书画作品的朋友都会感叹现在的艺术品行情一路走高,在市场中觅得一幅佳作是越来越难了。其实对一个艺术品的收藏者来讲,怎样才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市场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接近那些有声望的艺术家,听听他们对艺术的见解,就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真知灼见,可以提高自己的见解与眼力,因为毕竟,艺术品是由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被收藏家们收藏的艺术品,本身就是它的创作者... |
长者清逸 人淡如菊 ——访孙其峰先生 |
年已八十有余的孙其峰先生是一位美术界公认的长者,这并不是从其年龄而言,长者之所以为长者,是因为其不凡的胸襟与气度。
观孙其峰其画其人,都令人如饮醇醪。
他在招远市近郊的家里种了满园的菊花,在宽敞的画室中,巨大的书橱与画案占据了半壁江山, 瓶钵之中是新折的菊花, 墙上除了字画外, 还挂着两把京胡, 那是孙老的至爱。一眼望去, 依然是佳卉满目,墨... |
我所认识的妥木斯老师——刘大为访谈录 |
时间:2006年1月
地点:北京刘大为先生寓所
访谈画家:刘大为(以下简称刘)
采访记者:韩伟华(以下简称韩)
非常远也非常近
韩:听说您曾经是妥先生的学生,请您谈一谈对妥老师的印象。
刘:妥老师是我年轻时候的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妥老师刚从美院的油画研究班毕业,到内蒙师院去教书。我正好考到内蒙师院,都是同一年... |
印象冷军——访收藏家徐厚发 |
正如陈丹青所说的,“艺术繁荣”与“艺术品繁荣”不是一回事。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深知真正收藏家对于艺市良好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我们繁荣的艺术表面却充斥着收藏者们的浮躁与无知。市场多么需要像徐厚发这样真正的收藏家,原子空间画廊策展人熊斌感叹。通过该文,我们不仅了解到藏家与画家的友谊,更让我们 领略到一个真正收藏家的个人魅力和对艺术的挚爱。
... |
永不安宁的灵魂——栗宪庭和曾梵志对谈录 |
栗:我们第一次见面,大概是你毕业创作展览的时候吧。
曾:对,91年的夏天,毕业创作刚刚做完,就是《协和医院》那组画,你看得的就是那个三联画。实际上我在这之前就画了很多医院的画。
栗:那时我正在做后89展览,我觉得画得很好。当时我也想找更年轻的人参加后89的展览,心里就有了谱,但你只有那个联画,想让你再画一些画。
曾: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清楚展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