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戴士和油画作品与文献展”将在上海开展 |
前 言
2003年秋日的某个夜晚,我曾借“中国油画家工作室访问”项目之便利,造访戴士和先生的工作室。是夜,碧月澄照,星河遥叹,极宜于长谈。论题自然很多,从其学术经历到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的教学思想,从恐龙题材的创作到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观念,无所不谈。谈及他所喜欢的风格时,戴士和坦言:“我始终钟情于简约、空灵,以简化繁的语言与意境,这种追求自幼年起便未曾改变... |
从水乡走出的画坛行者,以原创力铸就 “明义江南” |
杨明义《姑苏明月》
杨明义是中国现代极具原创力的画家,他很早就见过“世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令我钦佩。
吴冠中称杨明义为“创新派中国画家”。黄永玉称赞他为“在森林中发现金鹿的人”。
陈丹青曾说,一个人若与一个主题相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到最后人与主题早已难分彼此,连灵魂都能透过画笔流露出来。你若也这般去画水乡、画桥... |
郭石夫:什么是写意花鸟画? |
春风又上枯藤-纸本设色-122×44cm-2018
在中国画的范围内,花鸟画独树一帜。宋元明清各代大师辈出,明清两代文人画大发展,写意花鸟画几乎在画坛上占了主导地位,其技法之完备,艺术思想之升华,影响之久远,对整个中国画的发展都起着推动的作用。
综观近百年中国画坛,写意花鸟画大师众多,山水、人物画在技法上无不受到花鸟画技法的影响,由此可见... |
“西北叙事:段正渠绘画40年”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
《飞跃的少年》 布面油画 180cm×110cm 1997年
2025年7月31日,“西北叙事:段正渠绘画40年”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顾问徐虹,中间美术馆馆长、本展学术主持卢迎华,艺术家段正渠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策展人马萧主持。本次展览是对... |
“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七人展”在淮安市美术馆开幕 |
“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七人展”于7月24日在淮安市美术馆开幕。展览于2025年7月24日至8月24日在淮安市美术馆1、2号展厅展出。
本次展览汇聚了卢禹舜、刘万鸣、于文江、范扬、姚大伍、李晓柱、方向七位著名艺术家的近百件新作,展现传统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与使命担当。展览以七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为起点,既从个体维度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与风格特质,亦试图探... |
非遗剪纸融入高校实践教学的价值和策略探究 |
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剪纸艺术面临传承人匮乏、技艺失传的困境。将非遗剪纸融入高校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本文从非遗剪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育和人文价值、高校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创新融入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
挖出千年铜鼓之后 |
“这是自1975年以后,广西北流再次出土铜鼓。”7月14日,北流市博物馆馆长卢俊成激动地说。
当天,北流市六麻镇经龙村山口垌组一座山岭的半山腰上,村民苏健军在清理房屋后的滑坡泥土时,意外发现泥土中露出一个长满铜锈的“金属桶”。卢俊成接到消息后,没有片刻耽搁,立刻与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以及玉林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往经龙村。当看到那半掩在泥土中的青铜造物时,... |
从“战国冰箱”到汉代麻鞋——博物馆里的“消暑神器” |
夏日热浪席卷,空调与冰镇饮品成了当下人们抵御酷暑的常规装备。但回溯千百年前,古人在炎炎夏日里又是靠什么消暑纳凉呢?在湖北多个博物馆中,那些静静陈列的珍贵文物诉说着古人应对酷暑的智慧巧思。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有着“战国冰箱”之称的曾侯乙铜鉴缶讲述着2400年前的消暑传奇。这个精巧的双层青铜器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夏天在方缶里面盛酒、在鉴与缶的缝隙中放冰,就可以达... |
从博物馆到城市文化客厅 |
暑期过半,与火热的天气一样,“博物馆热”持续走高。7月以来,古琴、昆曲、西安鼓乐等不同形式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轮番上演;国家自然博物馆策划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众,楼体灯光秀、科普剧、藏品故事会、自然讲坛等14项近220场次的晚间科普活动创意十足……
博物馆已悄然打破传统边界、突破静态陈列,以创新姿态深度融入社会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