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新画展”将在洛阳美术馆开展 |
前 言
当代水墨画坛艺术创作观念奇谲而林立,多元而共生。周京新先生以其凝练澄澈、书写纯粹的艺术语言,自成一格,独树一帜。他在艺术探索之路上,追求经典,汲取精华,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在重构当下的同时不断突破自我,通过将图、形、笔、墨的关系巧妙融合并适度打破,深入地挖掘物象的内在质感,精心演绎了空间关系,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艺术景观。他的水墨创作不仅极大地传承与丰... |
“大墨至真——邢少臣中国画展”将在京开展 |
邢少臣,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协办: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
赞助:北京国盾卫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展期:2025年8月15日-8月30日
开幕:... |
京城八月研学热 博物馆里过暑假 |
八月的北京,蝉鸣声中涌动着孩子们的求知热情。8月8日,2025北京博物馆季研学月启动仪式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举办。研学月以“博物馆研学
开启求知新旅程”为主题,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活动将贯穿整个8月。“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研学活动,切实推动博物馆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博物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 |
不完整的文物“说”完整的故事 |
黄 卓 绘制
回归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从天龙山石窟佛首在3D打印洞窟中重现风华,到圆明园石柱在故土诉说百年沧桑,再到虎鎣巡展点燃民众对青铜文明的热忱,每一件文物的归途,都映照出国家从积弱到强盛的变迁,每一次创新展陈,都让历史的记忆更深刻地融入民族血脉。它们的回归与展示,不仅圆了“流浪文物早日回家”的愿望,更在唤醒文化自觉、... |
汉镜铭语 |
《说文解字》称:“镜,景也。”这里的“景”,原是双关,既为“影”,照见高髻上的金色步摇,也照见荆钗布裙的素面朝天;亦为“境”,镜中美丽的倩影是流动的风景,镜背纹饰里亦藏着大千世界。铜镜的两面,一面平整光亮,映照世间万象,构建缤纷生活;一面蕴藏精彩故事,饱含制造者的匠心与智慧,均值得细细品鉴。那些出土铜镜,从来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时光的琥珀,把当年的月光、炉火、笑靥,还有汗水,都封存... |
画说沐浴 |
虽已立秋,许多地方依然酷热难耐。晚上冲个温水澡,在温度适中的室内,欣赏电脑上的画作雅典,好不惬意。一幅《七仙女沐浴图》颇为应景,引发我的浓厚兴趣。画中的“仙女”姿态各异,与祥禽共浴水中,她们有的刚下水,蹲下身子跃跃欲试,有的正在解衣,有的正在沐发,有的似乎在看天上飞来的鸟儿……
这幅《七仙女沐浴图》绘于1988年,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黄胄的作品。素材来自画家1... |
应用型高校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必然绕不开其传承与创新,可以说,传承与创新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抓手。而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对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我国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用... |
一把剪刀剪出文化的温度 |
杭州望江街道文化站首次剪纸班结业式上,宋胜林(第三排左一)与剪纸班学员合影。 望江街道供图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始版桥社区非遗夜校杭州剪纸班圆满结业。91岁高龄的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剪纸(杭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宋胜林特意带来亲笔题字的红幅,写着“望江街道文化站首次剪纸班结业啦”的字样,也映着教室里浓浓的不舍之情——这场跨... |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文物里的情绪疗愈之旅”特色社教活动 |
近日,依托“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特展,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青韵·润泽童心——文物里的情绪疗愈之旅”特色社教活动,20余名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完成与自我情绪的对话。
活动设置了观看特展、分享感受、情绪表达、心灵寄语等6个环节。在观看特展后,指导老师鼓励孩子们选择展厅中“最有情绪感”的文物并自由解读,有人看到青玉时联想到“冬日晒太阳的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