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与“书工”的双重叠影——记“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 |
一画铭 纸本363cm×144cm×2 2025年
“嵩山多柿,每秋成熟时累累枝头,若明星焕烂,霜重而色愈浓艳,若红霞万朵,喷薄枝柯间。撷而品之,其味甘美醇厚。邑人更取以酿酒,一醉秋色。安得余年多暇日,长与此一山酡颜相伴耶?”202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一在嵩山“写山”,以自作《... |
李传真:关于“看见”与“劳作”的艺术跋涉 |
中国画《暖》,李传真
当我的首次个展“传·真:为劳动者立传”在中国美术馆这座国家艺术殿堂启幕时,我更加积极、深入地思考:如何让这些源于工地、田埂的画作,始终葆有它们本真的力量?
为劳动者立传,是我多年的创作实践。20世纪90年代末,那些曾与我一同在乡间成长的年轻人,有不少涌入城市成了农民工。在我心中,他们首先是具体的、鲜活的生命。我不断往... |
绘人不倦,形境相生——评杨晓刚的绘画艺术 |
《我的视角》176cm×184cm 1997年
晓刚自幼习画,具有扎实的中国画功底,常年的写生与创作,形成了他既简练概括又成熟的绘画风格。与晓刚相识已有多年,有感于他对艺术创作的勤奋与专注,更有感于他沉稳而又忍劲的艺术理想。
晓刚的作品用笔细腻而流畅,坚毅而自然,在墨色渲染中,表现严谨节律,在笔墨往复交织中,不减线条的... |
“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在上海开展 |
2025年6月13日,
“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在上海春美术馆开幕,展览聚焦顾黎明近年来的系列作品“山水赋”,展品涵盖油画、水彩、综合材料及装置等,共计一百余件。此次展览作为“上海黄浦区公益性文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杜曦云担任策展人,主办方春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此次
“山痕水迹——顾黎明个展”的新作可以看到,与早前形成的“汉马王堆”系列... |
坐对西山:文徵明的京居岁月 |
文徵明山水扇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二年(1523年),文徵明在累试不第之后,以受荐途径获得出仕机会。这年春天,他从家乡苏州启程,前往北京。
临行前,其同乡兼好友祝允明赠诗表达祝福,诗中写道:“奇珍不横道,遄为宗庙用。”祝允明很能明白文徵明出仕的意义,因为和他一样,好友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文徵明自志学之年至天命之... |
“墨彩新象——新水墨艺术展”在深圳龙岗启幕 |
展览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6月14日,“墨彩新象——
新水墨艺术展”在深圳市龙岗区红立方公共艺术馆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担任指导单位,深圳市中国画学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邹明工作室承办。作为中国新水墨先锋展览,展览汇聚了34
位艺术家的150幅精心之作,以水墨为媒,展现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与突破。
... |
陕历博推出“吉金·中国”展 从青铜器中读懂早期中国 |
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特展,系统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青铜文明的演进脉络,揭示了青铜器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历程中的关键作用。
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汇集全国17个省(市、区)51家文博单位的341件(套)文物,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青铜文明主... |
来首博,领略峇峇娘惹风情 |
花卉纹珠绣枕巾。徐昳清摄
刺绣精美的纱笼,色彩绚丽的瓷器,种类丰富的南洋香料……近日,首都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
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主办,新加坡文物局下属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及土生文化馆提供文物支持,是首博... |
品赏古代玉器之美 |
西周龙纹玉环。山西博物院供图
“玉叙尊古——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崇古与创新”展日前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精选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230余件玉器珍品,通过“守礼”“慕古”“开新”3个单元,系统呈现中国古代玉器从礼制象征到艺术表达的演进历程,为观众献上一场跨越千年的玉文化盛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