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经典书法碑帖·中山三器》发布 |
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传世经典书法碑帖”系列,自2015年10月筹划出版已历十载,计划推出300卷,目前已出版162卷。8月20日,作为该系列的第162本,《传世经典书法碑帖·中山三器》的新书发布会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交流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共同回顾该书的出版历程,探讨中山国文字书法艺术的传承意义。
“传世经典书法碑帖”系列涵盖先秦至近代书... |
王力克话技巧:风景油画如何画出通透感 |
《没风的下午》 80cm×120cm
画出通透感是许多风景油画家的追求,它能让画面呼吸,充满光感和空气感,而不是沉闷、呆板。要实现通透感,核心在于理解并模拟光线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光线如何穿透空气、如何被物体反射和吸收、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颜色。以下是实现通透感的一系列关键技巧和用色原则——
一、核心原则:光学混合... |
陈一峰的“五醉”直抵大写意本质 |
怀素书蕉|14.8cm×21cm 2025年
在当代大写意画坛,陈一峰以酒破局,独创“文房五宝”——他将琥珀色的酒液从杯中引入砚台,与笔墨纸砚并排而置,构筑起独步天下的艺术宇宙。这位45岁前滴酒不沾的画家,在转向大写意人物画创作时陷入瓶颈,却在一次偶然的醉酒后,意外叩开了艺术新境的大门。从此,他挥毫泼墨前必行“五醉”仪式:“作画前我先喝,然后到墨喝,接着到笔喝... |
方土 | 陈一峰是一个用生命在画画的艺术家 |
大汉雄风|14.8cm×21cm 2025年
人物画在实现传统价值观的“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方面,具有其他画种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所以在宋代以前,人物画无疑代表了我国绘画的最高水准。文人山水画勃兴之后,人物画从整体而言,无疑是走向衰微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借鉴西方素描造型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中... |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将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
醉春 178.5×96.3cm 2021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将于2025年8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当代中国画名家、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中国古典园林题材作品近百... |
“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在成都开展 |
观众在参观展览。 记者 王雪娟/文 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8月20日,“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此次展出110件唐代精品文物,生动再现了当时经济繁荣与文化交融的盛况。开幕式上,杜甫草堂博物馆还与多家研学机构、旅行社及OTA(在线旅游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主题文化体验场景及研学... |
澳门举办图片书画史料展及学术研讨会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图片、书画、史料展及学术研讨会8月20日在澳门开幕,通过回望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英勇壮举和台湾光复的奋斗历程,向并肩抗敌的两岸先辈致敬,引导两岸青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携手推进国家完全统一与民族复兴。共有600余名海峡两岸暨港澳各界人士与会。
开幕式上播放纪念短片,全景展现自1895年日本强行占领台湾到1945年日本投... |
“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在成都启幕 |
【带你一起看大展】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客居蜀中时,表达愿在成都浣花草堂为农终老:“卜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但他对故乡的思念却始终萦绕心头:“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他还曾经畅想回归故乡的情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惜的是,归洛途中,杜甫却在舟中长逝,未能再见故园。
1200多年后的今天,“杜甫... |
绘画40年 看段正渠作品里的西北叙事 |
段正渠 《夜行》 布面油画 2002年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近日,“西北叙事:段正渠绘画40年”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段正渠,1958年生于河南偃师,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