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磅礴交响 |
小八路(油画) 1979年 肖峰 宋韧
8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展览汇聚李苦禅、吴作人、靳尚谊... |
丹青绘就研学新图景 |
这个暑期,全国各大专业美术机构的研学活动如夏日繁花般绽放。从红色主题的艺术熏陶,到传统与科技碰撞的创意体验,从专业场馆的深度探索,到走出画室的自然写生,这些活动不仅为参与者打开了艺术之门,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美育浸润与精神传承。
在刀刻笔绘中传承红色基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 |
国际漫画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
8月23日,“一画胜千言——新时代国际漫画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讽刺与幽默》报社联合主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漫画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更好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服务。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漫画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形态,兼具冲击力和... |
学术争鸣,文化自信的“试金石” |
学术争鸣,映照的是时代精神与时代风貌!
没有文盛兼备的时代,怎能有众多学人谈霏玉屑,争出玄构;没有系统文化传播、丰富认知积淀,又怎能妙论迭呈,灵奥毕现!
52篇宏文,15万字著述,聚焦的是“昆仑石刻”,然而,字里行间透射的是,满满的文化自信。
其实,学术争鸣带来的,还远远不止于此!
... |
“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开展 |
“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学术”“艺事”两大板块,近200件作品全面呈现了二位先生的师友渊源、艺术造诣以及在治学与书艺方面的成就。
启功是北京人,自幼研习书画,读经史古文,精于文字声律、金石美术、红学研究以及书画碑帖鉴定;徐无闻是成都人,少时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篆刻,深于文字训诂、唐宋要籍、书论印学。文史之... |
浴火丹青写精神——抗日战争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
在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画家投身其间,用艺术作品激励大众抗战意志,表现大众抗战斗争。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推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入和民族风骨锻造的同时,在绘画语言上展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激发了艺术家们奋发图强的决心。何香凝等国画家与中国画会等国画家组织,通过举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全国艺术家捐助东北义勇军... |
发出民族的呐喊——烽火硝烟中的漫画创作 |
漫画,是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形式,尤以讽刺幽默见长。在80年前气壮山河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漫画家们以画笔为武器,全身心地投入抗战洪流,创作了难以计数、生动感人的抗战漫画作品,对于揭露敌人的罪恶,鼓舞抗战军民士气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一图胜千言”的宣传效果。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的抗战漫画... |
战火淬炼的艺术——《避难群》《流亡图》中的历史图景 |
【藏品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在建馆60周年之际,入藏了两件尘封大半个世纪的重要中国画作品:张安治1940年创作的《避难群》和刘元1944年创作的《流亡图》。二者创作时间相隔四年,犹如纸页的正反面,共同记载着抗日战火之下的历史图景。
张安治的三联画《避难群》,表现的是在日军空袭预警中紧急避难的桂林百姓。近四十名男女老幼簇拥成惊... |
文心筑境 四时雅趣——“从拙政园到长物志”展览 |
【览事速递】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古代文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有人焚香品茗,有人园林雅集,有人悠游于山川之间……
苏州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特展“从拙政园到长物志”,巧妙以名园拙政园为起点,以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时雅事为线索,展现古人的园林雅趣、生活美学,让人体会到一份穿越时空的“松弛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