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孔门最可爱的弟子 |
孔子最重要的弟子大概有七十多人。这些人的历史评价和地位,随着朝代变迁有所浮沉。有些原来地位很高的,后世不再重视了;有些原先平平无奇的,后世被抬到很显要的位置。但如果问孔子在世时,最看重哪几位弟子,其中肯定少不了子路、颜回、子贡三人。
这三个人,无论年龄,还是个人才性、入门时间,都相差很大,孔子虽然对他们都很器重,但态度也有所不同。子贡既有出色的资本运营... |
丰子恺与缘缘堂 |
丰子恺先生从不骂人,他的平和、善良、勤勉、智慧,正是嘉兴人性格的体现。然而他在《还我缘缘堂》一文中骂人了,他痛骂的是“狗彘豺狼”。我想,他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应是愤怒到双手打颤。
事关缘缘堂,事关炸弹以及血与火,他不能不爆发。
缘缘堂,一处坐落于江南小镇的体现安居与艺术创造的文人书屋,平白无故被外族的炸弹夷平。这便是杭嘉湖水乡... |
从文体看“昆仑石刻”的性质与真伪 |
【学术争鸣】
6月8日以来,“昆仑石刻”的质疑之声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风化痕迹是否可信、纪年是否合乎历法时节、文字释读与字形是否可靠、“采药”一词是否晚出、书法气息是否属秦代刻石、内容是否符合史书记载。针对这些质疑,刘钊先生《我对昆仑刻石的看法》《再论昆仑石刻》二文已逐一论证回应。在刘钊先生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拟就文字释读、文体性... |
“昆仑石刻”中的“魏晋新体”之疑 |
【学术争鸣】
自6月8日仝涛先生首次在《光明日报》论述“采药昆仑”石刻至今已有两月余,围绕该石刻的真伪之辨一再掀起小高潮,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在不断积累,但仍未有定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来自文字学、文物学领域的学者多有信其为真者,而来自书法学、金石学等领域的专家则多疑其为伪。尤其是诸多书法界同仁看到作为“铭石书”,考虑场合和介质的不同,不应简单... |
辨伪与述真——从“昆仑石刻”谈起 |
【学术争鸣】
针对当前“昆仑石刻”的研究,王子今先生指出:“质疑者或以为现代伪刻……而这一判断生成的依据之一,也包括石刻如果存在两千余年,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这一疑问。”(王子今:《昆仑河源方向的“昔人所刻篆文”》)看到这段归纳,我想起了欧阳修对石鼓文的看法。
唐初石鼓文重现人间,发现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南的三畤原。唐人做了很... |
“溪山有我——毕宝祥写生作品展”(淮安站)将在淮安市美术馆开展 |
关于写生
一、我为什么偏爱写生?
我们小的时候学画,范本稀缺,很少临摹,大多人直接从写生入手,从几何石膏、静物到石膏像、人像写生。后来因教学需要开始主攻山水,山水画有写生课程,每年都要带学生外出写生。
我偏爱写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找到了最初学画写生时... |
“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开幕 |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当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承办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启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奇迹》长卷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 |
笔墨光韵,淡然至臻——田黎明水墨人物画的意象生成与教学赓续 |
田黎明《小溪》 纸本设色 156.4cm×77.6cm 1987年
中国画作为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民族艺术形式,始终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持续演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推动下,诸多中国画家经历了从借鉴外来艺术,到逐渐反观自身、回归本土文化传统,进而创新蜕变的历程。当代中国画呈现出一种传承融合、创新发展的态势,其融合性既体现于传... |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
清露摇落满园秋 97.5×179cm 2021年
8月26日上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了王明明先生近些年创作的近百件园林题材精品,分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两大板块,涵盖其山水画与书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