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董永康:家中微尘 |
Gallery Vacancy荣幸地宣布将呈现香港艺术家董永康的个人项目“家中微尘”,展期为2025年1月11日至3月1日。
展览期间,一台由吸尘器改装而成的动力机器游弋于展厅地面,艺术家将其命名为 《家中微尘》(2024)。一目了然之中又带着几分扭捏,这台看似“平平无奇”的机器仿佛一个旅者,进入丹尼·索伯(Danny Sobor)画作中的梦幻弧线。大部分时间,这台机器几乎是隐形的,在单调的嗡嗡声中劳作。不过,与“真正的”吸尘器致力于抹去人类存在的痕迹不同,董永康的这台机器反其道而行之,将每一颗灰尘都如奇观一般搅入空中。艺术家以一种看似简单的手法,将家用电器转变为一件动态雕塑;让本应是庞然大物的变得玲珑而生动。
董永康的这台反表演清洁机器正是在这种内在矛盾中运行,在传统功能和重新塑造的自治自我之间,作品释放出一种讽刺和分裂感。作品将人与机器联系在一起;而更为重要的是,作品提供了一种手段,打破我们对客观现实先入为主的理解,进而向其... |
 |
|
丹尼·索伯:陌生人 |
Gallery Vacancy荣幸地宣布将呈现艺术家丹尼・索伯在上海的首次个展“陌生人”,展期为2025年1月11日至3月1日。
她停下现在正在做的事,望向窗外。楼下那些散布在公园中的人,面目模糊,偶尔擦肩而过或在彼此身旁停留。她把脸颊贴在玻璃上,用眼睛描绘他们的一举一动。看得越久,在脑中越是清晰地浮现出了他们的脸庞,性格,身份,甚至是房间的样子……然后,她发现自己正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保持距离,从远处观看这邻里景象,要么深入其中,去幻想。如果选择前者,她将成为一名疏离的观众,仅仅是安静的观看;若是选择后者,她则会接近每一个人物,顺从内心的冲动去分辨和解读。
以上描述的是我小时候不想练琴,选择发呆时的情景,而每当我看到丹尼・索伯的画,这段大概非常普遍的经历便会被唤起。索伯使用的图像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当他把这些漂浮着的,碎屑般的图片从各种犄角旮旯中“挖掘”出来时,大部分的原始来源早已无法追溯──一个图片的链接可能会带你到一个不相... |
 |
|
江右风雅:江西文脉书画特展 |
展厅:临展厅、第三展厅
本次展览共呈现超过40件(套)书画作品和逾40件古籍书、拓本,时间跨度从北宋至民国。展览以八大山人为研究基点,串联梳理诸多江西籍画家、诗人的作品,展现江西千年文脉。
展览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文脉绵延」主要展出古籍和碑刻拓片,包括黄庭坚、晏殊、欧阳修、朱熹、汤显祖等人的作品,介绍宋明时期江西文学发展盛况。
第二章节「书画生辉」重点展示八大山人的书画,并梳理其祖父朱多炡与同时代江西画派画家罗牧、牛石慧,及其侄朱容重的作品,呈现明清江右地区书画艺术。
展览第三章节「法古开新」呈现八大山人弟子万个,以及近代画家陈三立、陈师曾等人的画作,解读八大山人的艺术造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
|
「髹漆」与共:清代广作外销漆器 |
展厅:三楼展厅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使用并传播漆器的国家。16世纪,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以中国和日本为主要产地的亚洲外销漆器繁荣兴起,凭借神秘的材料、奢华的工艺、绚丽的效果成为风靡欧洲的新时尚,激发欧洲对东方漆器的关注与仿制。
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为依托,联袂海内外以外销漆器收藏见长的相关机构,遴选展品约120件(套),立体形象地阐释广作外销漆器作为中国漆文化全球传播的重要载体,见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
 |
|
百年湾区情:粤港澳大湾区近现代文物展 |
展厅:三楼专题展厅
粤港澳虽隔岸相望,但同根同源、同声同气,在时代变迁的巨浪中共生共荣。百年来「粤港澳」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港澳与祖国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大湾区」的提出和建立让粤港澳携手踏上新征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为庆祝2025年11月粤港澳携手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省博物馆将通过300多件反映百年来粤港澳历史及社会文化变迁的文物,以第一视角讲述湾区故事,展示粤港澳同根同源的历史记忆。
|
 |
|
一起玩:藏在博物馆里的玩具 |
展厅:三楼展厅二
玩具与游戏是人类成长发展、休闲娱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看似「儿戏」,却往往寄托美好的回忆,承载不老的童心。小玩意之中不乏科学精神,蕴藏民族文化心理诉求,体现社会伦理与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本次展览以民族传统玩具和游戏为主线,集结广东省博物馆及国内多家收藏机构的童玩、童用以及游戏类主题藏品,借助新的展陈科技手段,实现民族和民俗类藏品的活化利用。
|
 |
|
从游园到神话——秦修平绘画路径呈现展 |
开展时间:2025年1月9日16:00
地址:养墨堂美术馆1F
承办单位:养墨堂美术馆
协办单位:南京后来画会
从游园到神话——秦修平的绘画路径与叙事逻辑
本次展览全景式集中展示了秦修平二十年间的艺术探索历程。纵观这二十年,他与时间共律动,与事件共心跳,每一步都踏在中国社会变迁的鼓点上,每一笔触都触动时代的神经。其作品不仅以视觉冲击力触动人心,更以其深邃的内涵承载了其对社会、历史乃至人性的深刻理解。秦修平坚守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又巧妙地注入了现代视觉经验,弥合了传统水墨语言与现代性之间的鸿沟,创造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图式,构成了自己的叙事逻辑,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
“游园”系列标志着秦修平当代艺术探索的起点。列斐伏尔强调,空间不是静态的背景,而是由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动态生成的结果。... |
 |
|
轻舟已过万重山:宋文治诞辰105周年深圳特展 |
展厅:新馆二层4、5号展厅
宋文治(1919-1999)是中国现代画家,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江苏太仓,曾师从陆俨少、吴湖帆等人,从早期的浅绛画法、中年的「新国画」到晚年的泼彩山水,宋文治不懈反思、坚持创新,确立了自成一格的「宋家山水」。
早在1978年,宋文治就首次到访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深圳特区建立后,宋文治被改革开放所呈现的时代朝气所吸引,他积极在深圳创作作品、举办展览、参加学术活动、引荐青年艺术家,为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展览将通过宋文治的作品讲述他与深圳美术事业的深厚渊源。策展方表示,展览标题「轻舟已过万重山」取自宋文治同名画作,致敬他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宋文治与时俱进的艺术精神也与深圳的城市精神相契合。
|
 |
|
熠熠其辉: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展 |
展厅:三楼专题展厅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中华民族的祖先认为秩序与和谐是天地运行的自然准则,礼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顺应这一自然准则的伟大创造。经夏商「事神致福」礼乐初成、周公「制礼作乐」礼乐隆盛,礼乐文化发展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制度规范与文明体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支柱。
祖先们把礼的秩序精神与乐的和谐精神贯彻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且「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礼器应运而生。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以中原出土的夏、商、周三代的礼器为核心,通过253件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展品,呈现灿烂辉煌的中原礼乐文化。参展展品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95%,重要展品包括王子午鼎、「敔」簋、倗浴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