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阿兰·韦尔尼:黑 |
HdM画廊和Luohan Tang欣然宣布将于4月9日举办艺术家阿兰·韦尔尼(Alain Vernis)首次个展《黑》。本次展览展出十余件陶碗作品,聚焦艺术家多年来对陶艺的探索与悟道。展览持续至5月10日。
大道至简的魅力
阿兰·韦尔尼的作品以陶碗为主,自1985年在上莫尔旺(Haut-Morvan)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他就开始用当地的泥土烧制陶器。阿兰并非师从高人,从建窑到烧制全靠自己摸索,最初尝试的坑烧法导致他塑造了十年的作品全部炸裂,无奈他只能放弃坑烧,重新制窑。经过多年的调整,深谙泥土、时间、天气和木材种类等多个元素间嬗变的规律。黑色曾被道教用来形容宇宙的无形无相,“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代表颜色,也代表“道”的深远。阿兰受道教影响,将黑色广泛运用于作品中,塑形“取舍”,烧制“自然”,器型和釉色的调配阐释着大道至简的魅力。
与乐烧的不谋而合 ... |
 |
|
李镇雨:地中流 |
HdM画廊长厅空间欣然宣布,艺术家李镇雨最新个展《地中流》将于4月9日开幕。本次展览呈现李镇雨的16幅近作,低饱和色彩让观者从复杂的视觉语言中平息下来,通过冥想式的不断重复思考生命的虚空。展览持续至5月10日。
创作的“物性”
李镇雨的主要创作媒介取自大地,用木炭和桑皮纸两种基本媒介扩展了作品的物性,木炭及桑皮纸(hanji)以提取简单、使用方便的特性成为中西方绘画中最为普遍,也是最基本的材料。艺术家将桑皮纸覆于排列好的木炭上,用带有附着剂的水喷洒于表层,接着将金属刷沿着同一方向刷磨,使纸浆沁入炭块。木炭在均匀受力下出现裂纹,同样的工序将会重复数十遍,这种重复成为了李镇雨关键性的创作理念,覆盖桑皮纸的行为是通过高强度的身体疲累将其杂绪清空,在时间流逝中对画面留下物理痕迹。
以物问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地厚载万物而不言。”本次展览以水... |
 |
|
汪一:沿着河岸 |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展厅
2025年4月12日至6月29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艺术家汪一个展“沿着河岸”,展出艺术家近期创作的绘画作品,涵盖布面油画、木板蜡画及创作手稿等多种媒介形式。
“自然景观系列”是汪一艺术实践中极具代表性的创作序列,此次展览将继续聚焦此序列中对“船与河流”的意象延伸,通过多维度视觉语言,呈现艺术家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当代性思考。
展览不仅集中展示“自然景观系列”的全新力作,更完整地展示了艺术家从构思草图到成品创作的完整脉络。
关于艺术家
汪一,1984年出生,现工作、生活在上海。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纽约艺术学院获得绘画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归国后持续深耕艺术创作,相继获得“第三届星星艺术节新人奖”(2012年)、“第五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2018年)等奖... |
 |
|
日光之下并无私密——编号223摄影展 |
开幕时间:2025-04-26 15:00
策展人:李子健
艺术总监:滕青云
当代视觉文化中,情欲始终作为一种暧昧的抵抗力量,游移在社会规训与个体解放的张力之间。本次展览聚焦编号223(林志鹏)长达二十年的摄影实践,展出了百余件摄影作品,探讨情欲如何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日常实践。艺术家以持续且充溢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身体、自然与日常器物之间的隐秘且有力的对话,并指向其间折射和漫布的情欲。
展览被相对松散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展厅中,鲜花、水果、以及身体在照片中横陈交错,身体的边界似乎于此消融。在试探、触摸、游移、托举的姿势中,身体与植物的肌理相互渗透,被赋予器官的隐喻功能。在第二部分,情欲与生命的连接被投射在自然的山水之间,纷飞的鸟群,列队行进的蚂蚁,包裹身体的海浪已然不再是纯粹的审美对象并作为背景存在,而是充满张力的欲望载体,参与进主体消融的过程。而在第... |
 |
|
卞少之:一言万语 |
策展人:杨天歌
卞少之的个展,“一言万语”,集中展览了艺术家自2018年以来的三十余件新老作品。这近十年的时段,见证了卞少之从此前的创作中踏步而出的历程,也铭刻着他在新途中前行的印迹。“一言万语”,似指言谈,实谓绘画,比拟并概言了这段绘画新途的理想与追求:不愿千言万语、喋喋不休,或只会言不尽意;而是宁愿克制少言,借诸有限话语,激发振荡回声,进而生成无穷之余意。
卞少之创作油画,有他特殊的语法。不同于习见的厚涂与覆盖,他偏爱将油画颜料调至轻薄、透明的质感,再进行色层有限、落笔克制的创作。因颜色轻薄,不过度塑造,绘画有了平面化的质感;因避免色层的过度覆盖,画面近乎袒露,而笔触与形迹具现。这使得卞少之的油画,布面也好、木板也罢,有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韵味——从气息上,均以寥寥数笔追无穷意蕴,说有限之一言而欲含无尽之万语。卞少之不避讳书法性(calligraphic)笔触在油画中的应用,也乐于容纳古画的形式(如长卷)进入画面的构图,但是... |
 |
|
文彩银:只有风知道 |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二层4号厅
艺术总监:杨超
只有风知道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人们在追求物质与成就的道路上奔波,内心被社会规训而压抑的情感往往被忽视、甚至异化。在速度与效率编织的当代生活中,那些难以言说、无从排遣的情绪静默塌缩,逐渐构建出我们不曾流露的精神褶皱。
本次展览呈现文彩银近5年创作的系列作品,以风、女性、毛发、珍珠为核心元素,在她的画面里,风不再是现实客体,而是揭示治愈压抑情感的催化剂;情感凝结为珍珠,如生存压力与纯真本我间反复坍缩而成的结晶;无论是貌如孩童、神情却深谙世事的女性,还是微风拂发的神秘生物,这些形象既非对童年的怀旧,亦非对成年的控诉,而是在表现人被迫成熟与内在稚真间的拉扯。
文彩银的创作不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为不可见的情感赋形。她将隐秘难言的情感转化为一种视觉修辞,为观众开启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 |
 |
|
海右题襟——李洪贞、王谦乙巳书画展 |
协办单位:中仁华智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大宬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参展艺术家李洪贞教授、王谦教授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分别任教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展览精选近期作品的四十余件,作品既彰显对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解,又透露出对当代视觉审美的把握,集中展现两位学者在艺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度探索。
“题襟”一词出《礼记·曲礼》:“君子题襟,人无不知也。”古人题于衣襟,传达内在心境。后人援用,寓胸怀宽远、勿为琐务束缚之意,百年之前吴昌硕、黄宾虹诸先贤之“海上题襟馆”即初衷于此。
展览期间将举办“当代语境下书画表现维度的拓展”专题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书画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多维表现与守正创新路径。
|
 |
|
平行现实——黄阿忠作品展 |
策展人:黄一迁
厘米空间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4月6日至4月30日,主办著名艺术家黄阿忠的个人作品展,集中展出一批黄老师的小尺幅纸本油画精品。
黄阿忠是当代画坛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多元且极具深度。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自1979年参加《十二人画展》后,在画坛崭露头角,80年代,他便以直抒胸臆的风景语言,对城市的纪录而成名,都强调情感浸润与人性关照。作为多媒介创作的多面手,他从艺至今不断探索中西艺术的融合,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演进过程。目前在中华艺术宫,黄阿忠盛大个展《一涂一抹总关情》也在同期举办,社会影响力极其广泛深远。
平行现实
在这个空间中,黄阿忠为我们徐徐展开的不是对生活自然主义式的复现,而是其心中的平行现实。这种现实构建在客观世界之上,又游离于客观世界之外。因此,它既能显示出画家处理图像的能力,又能借此形成个人... |
 |
|
神圣的沉默——王玉华个展 |
出品人:侯 凤
策展人:夏可君
前 言
清空我们凝视的目光
绘画总是在尘世寻找独特的面容,来塑造美丽的凝视,不同时代的肖像画引导着不同时代的目光,在这个自媒体自拍的AI或自嗨时代,还有什么样的面容可以洁净我们的凝视?沉默了几年之后的艺术家王玉华,这次带来的肖像新作,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沉默形象,她们纯洁而清透,庄严而神秘,宛若超凡脱俗的修行者。
这些令人惊讶的新面孔,还带有几何抽象式的音乐节奏切分,并叠加了不同时空的感受,甚至还隐约带有某种难以言喻的AI气质,其内在的沉默,神圣的沉默,可以把我们的凝视带往何处呢?这是本次新作展最为令人期待的心灵感应状态。
在绘画上,王玉华继续保持了之前持续过年的拼贴绝技,也为肖像增添了新的色调:每一个面孔及其身躯的每处器官,都以画家自己独有的色彩与形态,加以了重构,以其凸凹斑驳的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