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根传统 走向现代——姜宝林绘画简论 |
姜宝林2020·42号 198x124cm 2020
在耄耋之龄的老画家中,姜宝林是最具活力者之一。他的作品,不但有深厚的笔墨传统,尤其富于强烈的视觉张力。新时期之初,画坛有“南陆北李”(陆俨少、李可染)之誉,姜宝林先后在杭州和北京攻读本科与研究生,主要导师正是陆俨少和李可染。他的绘画,学习前人“师心而不蹈迹”,感受生活“不与照相机争功”。不仅... |
晋祠博物馆馆藏折扇扇面展亮相福建 |
5月22日,由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承办的“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馆藏折扇扇面展”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设置山水寄情、花鸟醉心、容影随性、诗文咏志、晋人翰墨五个主题单元,展出了晋祠博物馆珍藏的56件清代至民国期间的折扇扇面。
晋祠是中国祠庙园林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首设文旅消费展 |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尼泊尔联邦院副主席比玛拉·吉米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丝博会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会期5天。本届丝博会围绕国际省际交流合作、陕西比较优势、重点产业和消费促进等主题,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设置丝路优品展、...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产业澎湃动能 |
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奋力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本届文博会共设8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其中,综合馆包括文化产业综合展(A、B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 |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 |
董耀鹏、徐粤春、尹兴共同为《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新书揭幕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
同期发布《啄木鸟文丛 ——文艺评论家作品集(2024)》
5月19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主... |
制度建构与历史重构——评《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 |
李朝霞 《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往往聚焦于艺术本体、风格流变或批评理论等内容,对于“制度”这一隐性的结构性力量却鲜少被系统探讨。事实上,美术制度与中国社会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术制度呈现出高度的政治化特征,当然,这也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般... |
以经典作品勾勒河南美术图景 |
周中孚 《黄河水文站》 中国画 36.5cm×67cm 1977年
绘山河之貌 展时代新颜
展览第一单元展出了谢瑞阶、周中孚、李剑晨、刘铁华、沙清泉、王威等艺术家的作品。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然意义上的“山河”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黄河在这里流经千年,太行山、... |
一场关于山河、土地、人的艺术对话 |
曹新林 《说唱嵩岳》 油画 130cm×97cm 2011年
想象一个画面:近景处,一位农人静立田埂,目光越过脚下那片浸透汗水的土地,望向远方的山河;中景处,黄河蜿蜒如带,不急不缓地流淌,像一位母亲轻轻抚过平原的每一道褶皱,滋养着两岸的生灵;远景处,拔地而起的群山,仿佛诉说着连绵不绝的历史……
5月1日至5月31日,河南省美术馆推... |
碑学影响下的民国女性书法研究——以吕碧城为例 |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碑学的兴起为书法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吕碧城为例,探讨碑学思潮对民国女性书法的影响。吕碧城作为“民国时期”集诗词、教育、书法于一身的代表性女性,其书法作品既融汇了碑学的雄浑古朴,又保留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灵性,展现了碑学与女性书风的独特交融。通过分析其书法风格、创作理念及时代背景,本文试图揭示碑学如何塑造了民国女性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