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件真迹亮相国博 中国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
展览现场。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特展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的阵容,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从《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信仰与世俗的交织,到《意外归来》中流放者推门瞬间的窒息与震颤,再到《萨特阔》对民间传说的浪漫转译......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 |
他们的慷慨捐赠成就了这场艺术的交响 |
蒋兆和 《与阿Q像》 96.5cm×52.5cm 1938年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7月13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办的“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中国国家画院(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接受无偿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展览展... |
在苏博西馆,从拙政园走到莫奈花园 |
莫奈 《睡莲池》 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7月15日,苏州最大规模的园林特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展览通过16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呈现东西方园林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与印象派大师莫奈营造的吉维尼花园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此次展览是苏州博物馆“世... |
AI绘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与保护研究 |
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从文本创作到图像生成,再到视频制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已引发广泛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但其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涵盖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多个方面。当前,AI绘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创作者权益保... |
临沭柳编:传统工艺的美学绽放与传承发展 |
在山东临沂的临沭县,有一种传统美术工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打磨愈发闪耀,它就是临沭柳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实用与审美兼具的特性,在美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当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日常生活用具,如箢子、笊篱、箱篓等。... |
前景在油画构图中的运用研究 |
【摘 要】前景作为一种构图方式,不仅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还起到引导观者视线、丰富视觉体验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前景的多重作用,探索前景在油画构图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丰富的艺术效果,为艺术创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前景;空间感;视线引导
前景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前景... |
山水写生与艺术风格的建构——以王金石的山水写生实践为中心 |
王金石 《五溪山居图》 136cm×68cm
【摘 要】山水画写生观念及其实践路径,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在山水写生与艺术家风格建构的关系中,王金石的艺术实践具有典型个案意义。其山水写生经历了早期对自然的模仿,中期对符号体系的提炼、对形式主动的建构,后期对湘西人文的自觉关注,促成了个体、自然与... |
甲骨文之约走进现代人的夜生活 |
7月17日,“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现场。 本报记者 郑广伟 摄
当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一场穿越3000多年的甲骨文之约叩响了现代人的夜生活。7月17日傍晚7点,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展厅内依然人流如织。距离闭馆仅剩1个小时,不少观众还沉浸在“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的时空对话中。
夜访甲骨文 ... |
赵培智:直抵精神意象的真实 |
《光脚的男人》 210cm×90cm 布面油画 2020
欣赏培智的绘画能够不断体会画面被分割空间的内部张力,保持着一种简约、平面化倾向,摒弃了叙事性的冗杂,意在感知人与物的外延。虽然所选择主题是日常生活中各种生活、人物、风景等的意象,但观者可以看到其艺术表现往往可被视为可感的时间符号。同时,培智的作品还展示了绘画置于当下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