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艺象·当代中国画名家大湾区巡展(珠海站)”将开展 |
前 言
中国画之为国粹,不仅在于其源远流长,也在于不断与时俱进。在经历20世纪空前激越的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汇之后,进入21世纪,中国画家更具有了守正创新、融汇古今、多样探索与创造的自觉,更增强了展示中国画艺术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的自信。
文化有中西体系,国画有南北气象。我们邀请部分中国画名家举办“南北艺象”的巡展,旨在展示各地画家们... |
桑火尧携水墨作品亮相“艺术福州”首届当代艺术展 |
近日,“艺术福州”首届当代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展览汇聚了19位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呈现总价值超3000万元的可收藏级艺术盛宴。展品涵盖先锋派绘画及沉浸式装置艺术等多种前沿形式,以艺术深度介入空间美学。桑火尧先生携水墨作品参展,其标志性“桑式方块”亮相闽都。
作为中国当代抽象水墨的代表性人物,桑火尧深耕传统水墨的当代性转换,以“方块”作为基本语言单位,通过精微的墨... |
“景生——孙景油画作品展”将在贵阳刘知白艺术馆开展 |
“‘景生’孙景油画作品展”将于2025年7月25月至8月20日在贵阳美术馆刘知白艺术馆开展。展览展出孙景2018年至今创作的风景画作品30件,其中包括贵阳高坡方圆五十里、永乐桃花、王家院村的风情、新疆戈壁、浙江庆元西川古村五个部分。此次活动是贵阳美术馆充分利用“馆中馆”优势,为贵阳艺术家举办的学术性小型系列展览之一。
主办单位:贵州省... |
让“青年夜校”成为“艺术港湾” |
武汉市江汉区文化馆“青年夜校”上课现场 江汉区文化馆供图
执笔勾勒纹样,在丝线穿梭间读懂楚韵匠心;拓印时光肌理,与历史同呼吸;在布块间的艺术对话里重拾民间生活美学……在湖北武汉,由江汉区文化馆打造的“青年夜校”正成为青年群体在下班之后放松身心的“艺术港湾”。
日前,江汉区文化馆“青年夜校”今年组织开展的二期课程结业... |
长生愿望与工匠刻石——旁证“昆仑石刻”中“采药”表述的历史背景 |
【学术争鸣】
在对“昆仑石刻”的热议中,“采药”一词被视为疑点之一。本文从汉代铜镜等考古材料所见与“采药”关系密切的“采芝草”出发,讨论“二重证据法”的适用范围,旁证“昆仑石刻”之“采药”表述背后的历史背景。
《史记》中的“药”与“采芝药”
中国人对灵芝的利用历史悠久。距今约8300年至7800年... |
“昆仑石刻”的三个疑点 |
【学术争鸣】
“昆仑石刻”甫一公布,就引发了广泛讨论,专业学者与社会大众纷纷参与其中,分别从文字、书法、历史、考古、地理等多学科、多角度予以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石刻有三个方面尚存的疑点。
秦代石刻之罕见
首先是秦代石刻之罕见。现已知秦代石刻,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所立,包括峄山、泰... |
“昆仑石刻”当非今人伪造 |
【学术争鸣】
自《光明日报》6月8日刊出仝涛研究员的文章以来,在学界及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本文不揣浅陋,就石刻中的内容提出个人的一孔之见,望就教于方家。
“昆仑石刻”记载的采药之举不见于史册的问题
以《史记》为代表的史籍中确实没有关于“昆仑石刻”所言“采药昆陯”一事的记载,但“言有易,言无难”,... |
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
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馆供图
7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开幕式暨巡展启动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展览以“工成当代·固本开新”为学术定位,集中呈现中国工笔画在新时代语境下五年来的创作成果和整体面貌。
中... |
中国古代文物首次踏上亚美尼亚土地 |
《黄河玉石之美——碧村与清凉寺出土的公元前两千纪玉器展》当地时间23日晚在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开展,展出来自山西碧村与清凉寺遗址出土的51件(套)史前玉器,这是中国古代文物首次来到亚美尼亚。
此次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从收藏的出土文物中遴选出51件展品,以山西碧村遗址和清凉寺遗址出土的公元前两千纪玉石器为主,及少量公元前一千纪前后中国商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