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天: 广东现代美术和文博事业的开拓者 |
“纵横艺事早南天,赤社西风引在前。纪念诞辰师百岁,难忘导向得先贤。”艺术家关山月曾作诗一首来怀念自己的老师,这位“纵横艺事早南天”的老师便是胡根天。这位岭南文化巨擘,在20世纪初的动荡时局中,带着从日本学习到的西方文艺与教育理念回到家乡,投身于建立文化新秩序与中国近现代艺术转型的洪流之中。他的后半生伴随着广东文博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从博物馆、美术馆、文史馆到画院、文联、美协,都曾留下... |
三十年,几代人,一件事 《汉画总录》解析图像密码 |
《汉画总录》
汉画像石是中国汉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知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汉画像就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这些画像石如同一部历史的画卷,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的生活、生产、社会与民俗信仰。
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汉画总录》的研讨会吸引了学界目光。当屏幕呈现《汉画总录》63卷书籍... |
烽火铸骨绘河山——品读关山月作品《三灶岛外所见》 |
三灶岛外所见(国画) 145×83厘米 1939年 关山月 关山月美术馆藏
关山月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性艺术家,在抗战烽火中以笔为戈,绘制出一幅幅染着硝烟的民族抗争史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策划推出了专题展览“烽火铸骨——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通过梳理并呈现馆藏的30余件关山月艺术精品,以独特的... |
香港举办“你好!大熊猫”主题艺术展 |
观众在欣赏艺术展中的大熊猫主题画作。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摄
由香港紫荆杂志社主办的“你好!大熊猫——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大熊猫主题艺术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中外艺术家的大熊猫主题精品,从丰富的创作维度展现多元的大熊猫艺术形象。
开幕式现场,紫... |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开展 唤醒沉睡的千年古城 |
恢宏的龙首,精巧的佛像,一砖一瓦、一盏一钵……在白洋淀畔,古镇烟火之间,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们,历时8年,唤醒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古城——古州城。
8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古州城遗址展开系统性考古工作,勘探面积累计约3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累计2600平方米。考古勘探勾勒了遗址内外双城垣的布局,考古发掘搭建了遗址... |
国宝文物“登台起舞” |
【现场目击】
“‘国宝’在舞台上活了,这可比在博物馆橱窗里看展更带劲”“演员们跳得太美了,每个动作都像文物在跨越时空传情,根本看不够”……5月18日,由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出品的大型跨界融合情境剧《国宝辽宁》在辽宁大剧院首演,掀起人们探寻辽宁国宝和辽宁文化的热潮。
随着古雅庄重的乐声响起,舞台大幕徐徐拉开,一场跨越... |
谈谈“昆仑石刻”真伪论争中“书风”标准的把握问题 |
【学术争鸣】
关于“昆仑石刻”的讨论,在研读各家观点之后,可以发现持伪刻说的学者普遍会提到石刻的“书风”问题,并有专注此一点对石刻的真伪进行讨论者。如刘绍刚认为:“从其行款、字的疏密大小以及用笔的笔势等方面看,这件石刻属于作伪的可能性极大。”鲍强谓:“‘昆仑石刻’整体气息偏弱,细节上用刀不果断,前后不一,冲出时有。与确信的秦小篆和其他战国文字相比,... |
谈“昆仑石刻”涉及书法史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
【学术争鸣】
单纯地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昆仑石刻”,最直观、最简明与不可更易的信息就是文字本身。其中涉及书法及书法史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有必要讨论,对于秦篆(小篆)、斯篆、秦诏版、缪篆、玉箸篆等书风的更易,确实需要进行更精确地辨析与考察,弄清篆书书体演变的历史真实,最终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关于“昆仑石刻”书法问题的讨论,此前... |
“昆仑石刻”应为秦代刻法与书风 |
【学术争鸣】
从现在披露的照片来看,“昆仑石刻”以单刀平铲方式刻就,文字在字法、字形上规范合理,整体章法布局错落自然,并结合同时期石刻、诏量、玺印、陶文等不同类型秦文字作品综合考察后,我认为该石刻的刻法为秦汉时期的普遍刻石方式,反映出秦代书风的时代特征和书写广度。
刻法问题
“昆仑石刻”的文字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