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的艺术美学策略 |
版式设计是设计师在既定主题与视觉需求的前提下,在限定的版面空间内,遵循形式美学原则,对文字、图形、色彩等特定的视觉信息元素进行版面编排与布局。版式设计的意义远不止简单的视觉美化,它是信息与受众之间的认知桥梁,是功能逻辑与美学表达的精密平衡。正如设计大师保罗·兰德所言:“版式设计不是让文字变得漂亮,而是让思想变得可见。”在信息爆炸时代,版式设计已从专业技能升级为现代人的视觉生存能... |
共赴开博新展 来一场宋韵美学的山水清谈 |
“‘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现场 本报记者 王岗飞 摄
7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开封市文旅局、赣州市文旅局主办的“‘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在开封市博物馆举行,系统呈现宋韵美学在当代的审美转译与诗化再造。
展览聚焦宋人如何将自然转化... |
“中原画风”巡展至重庆 |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重庆展”现场 本报记者 彭彬 摄
7月9日,“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重庆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180幅描绘中原雄伟自然景观、厚重历史人文和火热建设风貌的丹青佳作集中展出,为山城人民呈现了一场气象万千的艺术盛宴。
此次展览是“中原画风”首次成规模在渝... |
轻摇一扇风 漫品千年韵——扇面书画的千年风雅与当代对话 |
扇面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其形制之美、意蕴之丰,早已深深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肌理之中。从文人雅士的怀袖雅物,到寻常百姓的消暑良伴,一方扇面承载的不仅是清风徐来,更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东方美学。近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李健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大学书法》杂志副主编顾翔,文艺评论家、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学)博士郑志刚,拙堂扇庄庄主孟洪斌做客大河美术报社,... |
初心为笔,岁月为墨——著名画家高云的“早”与“迟” |
最早的时候,只是知道认识了江苏省文化厅的高云厅长,并不是太清楚高厅长除了“厅长”以外的其他什么。一来是因为我这个人不善交际,导致孤陋寡闻;二是隔行如隔山,写文章的和画画的,虽然都属于“文艺界”,都被称之为“文人”或“文化人”,但其中的差异和距离,也许隔着千山万水呢。
但是好在自从认识了高厅长以后,我就渐渐地不是快速而是匀速、不是刻意而是自然而然,开始了解和熟悉... |
从长江到湄公河——中老两国少年共绘一幅画 |
老挝少年儿童亲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皮影角色 老挝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灵动线条勾勒童心印记,斑斓色彩晕染童梦奇境。日前,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老挝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承办的“放飞梦想——中老国际少儿画展”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展。中国与老挝的少年儿童,用画笔描绘出各自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湖北省图... |
中国水墨动画寄情山水间 |
【影视锐评】
近日,“山水情——探寻水墨动画中的东方美学密码”特展在杭州吴山明美术馆开幕,展出1988年拍摄的经典动画《山水情》的手稿、文献档案、制作工具等190余件,将观者的思绪再次带入水墨与动画相融通的光影世界,也激发学界对水墨动画的重新审视。
中国水墨动画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完美融合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精髓与现... |
从交通地理角度看“昆仑石刻” |
青海西宁市彭家寨汉墓出土的木轺车
【学术争鸣】
青海扎陵湖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的石刻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一个月来大家在文字、文本、历日和石刻的地质、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争鸣可谓异彩纷... |
在秦汉视野下凝视扎陵湖石刻 |
【学术争鸣】
仝涛研究员调查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摩崖石刻、发现石刻题记无疑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我说仝涛功莫大焉,实为赞扬他田野调查的辛苦,亲手触摸岩壁上的雕琢遗痕,风餐露宿,寻找新知。但我并不同意他对石刻文字的解读,因为石刻时代判断差之甚远。
石刻存在着残破不完整的缺憾,究竟是用“昆仑石刻”还是“采药昆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