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求新——李刚中国画展”将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
雅健清逸 平淡冲和——李刚山水画解读
南大艺术学院2018届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MFA)是我院第十届专硕。此届同学成绩斐然,先后已有六人从普通基层单位调入专业画院、美术馆及高校任职。李刚在读时为此届班长,他在专注研习之余,热心于班级事务,并于毕业前夕倾力策划了“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专业硕士(第一至十届)联合巡展”。其组织才能不同凡俗,艺术才华同样令人瞩... |
烽火丹青的时代印记——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巡礼 |
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视觉记录,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艺术语言的实验场。从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至今,一代代艺术家用画笔、刻刀和雕塑材料,构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集体记忆。抗战美术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主题的崇高性,更在于它促进了艺术与民族命运的深度结合,为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 |
传统文化与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
【摘 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造型、纹饰、色彩等元素,为陶瓷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深刻内涵,使陶瓷作品兼具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持久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发展,陶瓷艺术设计应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转换、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焕发新生,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陶瓷艺术... |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创作革新:亨利·马蒂斯与野兽派 |
1905年,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上,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以其奔放大胆的色彩运用、粗犷的线条和突破传统的造型引发轰动。评论家沃塞尔在那些绘画中间看到了一座多纳泰罗风格的雕塑,惊呼道:“多纳泰罗让野兽包围了!”于是野兽派便成了这批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画派名称。然而,野兽派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19世纪末西方艺术迫切需要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寻求新的艺术表达语言的必然结果。出生在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
挥墨融新意:高希舜20世纪绘画艺术的创新探索 |
20世纪,高希舜在绘画创作中不断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其艺术实践不仅是早年深受传统绘画技法熏陶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思考与取舍。通过分析高希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画传情、以画抒怀的艺术精神。这些绘画作品在保持中国画传统审美的基础上,融合了写实性和现代性,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变革的贡献,让我们能深入理解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这对当今的中国画变革... |
宗祠之美与文化之魂——评《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
张锋、任智英 《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近年来,华人华侨与建筑艺术史的交叉领域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宏观史论与文化史的综合视野方面,已有不少学者从侨乡文化、移民史与宗族制度等角度进行了开拓性探讨。张锋教授、任智英副教授合著的《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无疑为该领域提供了一部兼具学术厚度、文化温度与艺术感知的专著,在史... |
现在是收藏入市的好时机——访艺术品鉴定专家刘忠彬先生 |
刘忠彬在博物馆参观学习
“当前的艺术市场形势虽显低迷,却恰是艺术品收藏从底部进入的好时机。”谈起收藏,艺术品鉴定专家刘忠彬侃侃而谈。刘忠彬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专家组副组长、河南日报传媒艺术品鉴定特聘专家,多次参加古玩城及知名拍卖公司的艺术品鉴定与征集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品鉴定实战经验,深受拍卖公司、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认可。
文化在... |
潮涌中原 波撼楚天——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湖北展综述 |
展览现场 记者 彭彬 摄
以中原画风为旗,以时代精神为魂,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在走遍全国29个省(区、市)后,于8月23日亮相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准艺术盛宴的华美绽放,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明对话。
本次展览与研讨会,超越了简单的作品陈列与学术研讨,其本身即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演绎与文化守正创新的鲜活实践... |
以艺术全面展现中原大地抗战史诗 |
吴树栋 《史记·探路者》 油画
80年回望,山河已无恙,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在艰难的烽火岁月里,一部部文艺作品吹响战斗的号角,唤醒国人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为中华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