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旬老人丢失28幅国画 |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实习生 李姗)昨天,家住闸北区的杨先生给本报打电话说,他90岁的外公魏老先生自学所画28幅山水花鸟国画,前一天在送店铺装裱途中不慎丢失,希望通过本报找到原本要作为90大寿贺礼送给老人的这些作品。
杨先生说,近日来,晚辈们整理了魏老先生20多年来自学所画28幅得意之作,送去店铺装裱。谁知,家人7月19日送至裱... |
犹太画家结缘上海姑娘 |
1938年11月9日晚,德国法西斯捣毁了大批犹太人的商店、会堂和住所,一个新的更大规模的反犹太人浪潮开始了。这个被称为“水晶之夜”的事件发生后,纳粹大肆逮捕犹太人,一个名叫大卫·布鲁赫的青年画家被关进了德国达豪集中营。大卫是个聋哑人,获释后到了慕尼黑。在那里,他收到了表哥从美国发来的电报,上面只有3个字——“去上海”。
大卫·布鲁赫听从了美国表哥的指点,很快乘海轮逃亡到了上... |
20年前上海的第一次拍卖 |
20年前,一篇记录上海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的长篇特稿曾说道:“只要改革开放不断推向进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终究会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1993年6月20日。”那一天,谢稚柳先生为丰子恺《一轮红日东方涌》敲响的第一槌、《汪精卫书法》的非理性争夺……作为见证人与当事人,祝君波先生继《香港故事》后再次以翔实的文字记录下20年前那场拍卖。
1992年4月2... |
旧上海经典广告双妹竟是男儿身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双妹(上海家化前身)广告牌上的“双妹”,竟然是两个男人!那个年代,找女模特很困难,品牌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个长相秀气的男士,于是就有了那张豪华花园里两个身穿旗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并肩而立的经典海报。
|
德国友人回出生地上海送档案馆老照片 |
(记者 孙云)墙边蹲坐着入神翻看连环画的儿童、路上卖力蹬车前行的三轮车夫、街角玩具店旁购物的市民——在今天由德国独立摄影师捐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老照片中,是否有你熟悉的生活?当年生活在上海滩的市民,不妨来市档案馆看看这些老照片,或许能发现一张你自己不曾知道的珍贵旧时影像。
今天上午,市档案馆收到一份特殊礼物——由德国友人捐赠的“老上海记忆”。73年前出生在上海宏恩... |
石建邦:上海古董圈的铲地皮趣事 |
“铲地皮”是骨董圈的行话,上海还有一个俗称叫“跑堂子”,就是专门到各个弄堂搜罗旧货的那伙人。他们有点像我们的里弄干部,构成古玩生态圈的基层组织,属于金字塔的底端。
这些基层工作者信奉一个规条,“百年无废纸”,所有旧的东西只要上年份都有价值。就像以前在慈溪路开旧货店的老戴,给我一个生锈的哨子,说是抗战时童子军吹过的,索价200元。我笑笑欣然接受,一分价也没有还,他很开心。对于... |
二十年前上海朵云轩首次艺术品拍卖记 |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朵云轩只是一个商店,“文革”后,朵云轩成为一个出版社,在原朵云轩基础上又延伸出拍卖行,古玩店,文化经济公司。它的思路、业务范围在不断地扩展。当时第一次拍卖最重要的拍卖人就是祝君波、曹晓堤、沈毓琪。
在1993年朵云轩第一次拍卖之前,尽管深圳、上海等一些南方地区也有组织过零零星星类似的艺术品拍卖,但是影响力远不及朵云轩此次拍卖,朵云轩是在专业单位首开... |
整版外侨布票在上海被发现 |
各种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纸片背后,展示的是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历史变迁。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历史风云中国智慧”票证展今天上午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揭幕。本次展览的展品多数由全国各地优秀收藏家提供,不乏多件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文物,还有不少都是孤品,为近期全国最高层次的票证展。
孤品稀缺品价值连城
本次精品展的展品不仅在经济上价值连... |
上海:小众博物馆藏聚灵气 |
在建城700年、开埠160年的大上海,有些个“小众博物馆”。
说它们“小众”,是因为从内容到形式实在“非大众”,可那种种精致、精细、精湛的活法,让你不能不欣赏。可以说,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气场里,有一种灵气就叫“小众博物馆”。
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有灵气的?不好说,但有灵气的东西,一定是原创非模仿的。
陕西南路39弄93号,有间小小的日月楼,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