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鱼之乐——周京新水墨写鱼作品专题展 |
前 言
水之为物,至柔至刚,墨之为象,至简至深。鱼游其间,得大自在。
周京新先生笔下的游鱼,非止于形似,更臻于神遇。墨韵流淌间,庄子与惠子濠梁之上的千古之辩,已然化作笔底波澜。此次"鱼之乐"水墨写鱼作品专题展于南通现代美术馆展出,别具深意——这里不仅是先生的祖籍故里,更是其艺术精神的文化原乡。先生与南通现代美术馆渊源殊深,他既是馆长的授业恩师,更以遒劲笔力为美术馆题写馆名,墨韵书香间延续着师道传承的艺术佳话。
先生笔底写鱼,深得中国水墨写意精神之三昧。其笔法看似恣意挥洒,实则法度谨严,每一抹淡墨的晕染,每一道枯笔的飞白,皆经过千锤百炼而后得。画家以书入画,笔尖的提按转折宛若游龙,在宣纸上留下生命的轨迹。浓淡干湿焦,五色之墨在他手中幻化出无限层次,清水与墨色的交融碰撞,恰似鱼儿在水中自在穿梭时搅动的缕缕清波,更与南通这座江海之城的水韵气质遥相呼应。
更为难得者,是先生突破... |
 |
|
水图——车建全个展 |
东京画廊+BTAP(北京)将于2025年9月13日-11月1日举办艺术家车建全个展——《水图》。
展览以两组扎根于地理与历史的影像作品《亭》与《水图》为核心,通过水的万千姿态,串联起庐山与金门两地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并以此向南宋画家马远笔下的经典《水图》致敬。展览以沉静的影像语言,探索水作为时间载体与历史见证者的深邃意涵,引发观众对自然、人文与记忆的思考。通过水的凝视,回望那些地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流转,在广袤地图上,勾勒出一个微小坐标背后广阔的想象空间。水,是画面的主角,也是时间无声的见证者。
《亭》系列始于2003年,持续记录庐山如琴湖心一座被云雾环绕的亭子。此地不仅是白居易晚年隐居的梦想之地,湖底更沉睡着东晋大林寺的遗迹——这座曾在中国佛教史举足轻重的古刹,如今仅存于水波的倒影与文献的只字片语中。艺术家以镜头捕捉湖水微澜下的时光沉积,将文人诗意与古今现场交织成一部“水的史诗”。
《水图》系列则面朝厦金湾... |
 |
|
平林漠漠——陆庆龙风景油画作品展 |
宜春美术馆展览系列之名家邀请展
平林漠漠——陆庆龙风景油画作品展
承办单位:宜春市美术家协会、宜春美术馆、宜春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
策展人:封治国
展览统筹:黎强、易乐、龙芬
展览陈列:余雨航、贾永健
展览组织:刘洋、曾庆凤
公共教育:付殷樱
展览协调:欧阳强、黎晓晗
地点:江西宜春美术馆1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5年9月14日(周日)上午9:30
开幕地点:江西宜春美术馆二楼大厅
展览研讨会时间:9月14日(周日)上午10:30
地点:宜春美术馆4楼会议室
前言
平林漠漠烟如织——陆庆龙的风景创作与启示
... |
 |
|
季俊: 共鸣广场 |
开幕时间:2025-09-13 16:00
季俊的创作一直基于过去和当前空间的体验,他以近乎无功利的游戏态度,用数字创建了一个基于视网膜的三维世界,或者,一个含有游牧激情的乌托邦式社群场域。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作品逐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美学:理性的内涵和无法被消费性,并且以近乎完全规则的、平滑的和没有个性的形象特点,体现出基于编程数码的画面规范。
本次项目展览的新作品,是从季俊搭建出来的乌托邦世界中,抽取出来的一个固定的广场空间。“广场”是宏大而空泛的叙事代名词,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总体情绪的一个集成词汇。它如此真实而又虚幻,个人也因之渺小或随之宏大,而这宏大就在广场的“共鸣”时刻——当“共鸣广场”来临,个体的宁静消弭其间,我们也由此陷入一个悖论:当我们拥有了无数选择,唯独不能选择“不选择”,这是乌托邦广场最大的危险。
在季俊的作品里,共鸣广场建成,危险深埋地下,唯有永恒的警惕、谦卑和自省,... |
 |
|
祝洵: 搬进鸟的眼睛里 |
开幕时间:2025-09-13 16:00
非绘画和非学院的背景,在客观上给祝洵带来了认识绘画上的松弛,使其可以从自身的原始体感出发,在常规学院式造型不甚准确的情况下,依赖主观的总结能力,让创作开始于物和造型的相似性秩序——就像巫术时期的先民,会用一种看得见的东西来解释看不懂的现象。所以在祝洵的画中,我们会看到像人的石榴、像眼睛的山,以及诸多似是而非、既是又是的象征性形象。
祝洵的最新作品以“鸟”的俯瞰视角,去掌握和概括人与自然。而这种视角折射的正是她自己的世界,她也由此进入到类似“鸟”的凹凸视野内,如放大镜般突出或放大细节,不漏看细微的变化和异常状况,并以切身的密切体验去感知和转化这个近在眼前又深埋内心的奇幻世界……
如果说绘画是“观看”,祝洵的松弛,便可以让她的视角如任意门一样随意穿梭,打开一扇扇悬浮着的即开又合的感知之门。
关于艺术家
... |
 |
|
只此青山——王克举油画作品展 |
学术主持:尚辉
策展人:马常春
展览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开幕酒会:2025.09.08 15:00(周一)
青山不语,却在时光里长久伫立
画笔有声,却在色彩中融入天地
9月8日,临沂枫美术馆将在山水之间迎来首次亮相。开馆首展特别推出——“只此青山——王克举油画作品展暨枫美术馆开馆展”。
王克举的画,凝望的是自然,触动的却是人心。在他的色彩里,有辽阔的山河,也有平凡的乡野;有坚毅的厚重,也有细腻的温柔。
王克举是位坚持到自然风景里去不断研究艺术史与艺术创作的画家。他的所有画作几乎都是在山峦旷野、乡村田园收笔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自然的艺术创造。他总是在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镜子。因而,他在每一次面对山川、田野与森林时,都寻找着某种陌生的感动,也总是在这种陌生之中进... |
 |
|
王小松:风化为卷 |
当色彩挣脱画布的束缚,开始呼吸、沉淀、龟裂甚至随风飘散,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当青、黄、赤、白、黑这古老的矿物五色,不再是文化的象征,而化为触手可及的物质证据,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形式何以能超越视觉,成为容纳时间与感知的复合系统?王小松以“风化为卷”为名,邀请我们进入一个创作与消解并行的现场。在这里,每一寸褶皱都记录着时间的压力,每一片剥落的色粉都诉说着存在的痕迹。我们看到的,究竟是艺术的完成,还是它永恒未竟的生命过程?
1983年,王小松考入中央工美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书籍装帧系学习,1990年到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系学习,东西方高等学府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在他大学求学期间,正逢85美术新潮兴起,那是中国艺术界思想活跃的时代,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涌入中国,传统艺术意识受到冲击。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中,王小松一直保持着对艺术敏感的感知力与对文化思潮的深度思... |
 |
|
只有花儿不会老——江宏伟作品展 |
学术主持:李安源
策展人:李文钢
承办单位:南京雨花美术馆
协办单位:南京新曜艺术研究院、江苏聚贤堂艺术品有限公司
前 言
今年暑假,收到杭州画家潘汶汛寄来的画集,集中一篇《天落水》的长文,将她的审美经验与童年经历相勾连,真是又寂寞又美好的生命体验。阅读她的文字让我感慨,审美和知识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审美是一种独立的本能,它关乎天真之眼的直觉及与生俱来的自然共情,而知识则是迟其一步的逻辑结论。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包括学院教育)中,人们往往先验地将二者混为一谈,以致很多画者误将知识视为审美的钥匙,从而沦为知识(传统)的奴隶而不自知,终其一生也未能开启自我审美系统。关于以上的认知,在画家江宏伟的新书《只有花儿不会老》中也同样得到了验证。
在当代画坛,江宏伟的绘画被公认为一种教科书式的独特审美个案。但以我和他的熟悉程度,... |
 |
|
此中真意——杨晓刚作品展 |
承办单位:京行艺术馆
策展人:刘明
展览指导:崔文涛
工作统筹:刘远、王琛璐
展览执行:谢路路、高枫竹
开幕时间:2025年9月10日周三上午10:18
前 言
晋人陶渊明留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隽永诗句,杨晓刚喜其意韵,常题写在小品画中。这位生于兹长于兹的70后中国画家,将学院写实的筋骨与传统写意的气韵熔铸一炉,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此次展览,精选了不同于以往大尺幅主题性创作的六十多幅水墨小品人物画,以此观看他多年来内外求索的笔墨情怀,展现他以现代审美观照传统文化脉络的创作初心。
在这一方方小品画中,没有刻意打造的外在标签,唯有执中守一的温润气质与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画藏族同胞,母子间的脉脉温情透过清澈的眼神触动人心,厚重的笔触皴擦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