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
青色是中国古代的五种「正色」之一。传统色谱中的青包含了蓝绿两种色调,色阶极为丰富,是自然界最日常可见和生活中随处应用的颜色。青色代表着生命的萌发,对应东方和春天的意象。
本次展览将汇集150件(套)展品,涵盖玉器、瓷器、绿松石、青金石、琉璃、书画等,集中展示「青色」文物蕴含的礼制、工艺、功能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共同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与艺术之美。
|
 |
|
海洋的艺术: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展 |
本次展览以大洋洲文化为主题,呈现超过150件(套)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品,探讨大洋洲社会中人类群体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展品具有非凡美学和人类学价值,体现了大洋洲悠久而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传统。
凯布朗利博物馆 (Musée du quai Branly)由法国前总统 Jacques René Chirac 提议建设,主要收藏和陈列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艺术品。该馆尝试重新给予那些长期被忽略的艺术和文化应有的地位,同时充分证明每个个体和不同文化都拥有同等的尊严。
|
 |
|
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 |
联办单位: 故宫博物院 、沈阳 故宫博物院
展厅:群贤堂
本次展览分为序章「福启新岁」以及「读取・绮梦」「镜像・万千」「共振・时空」3个单元,展示清代宫廷用器、礼仪服饰、书画典籍等100余件(套)文物。观众可以走进建筑、园林与展陈相融合的沉浸场域,感受东方生活美学的古韵今风。
展览将通过太平有象、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寓意吉祥的器物,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书画,文人雅士清心致德的文房四宝,体现东方生活美学中注重内在修养、追求高雅情趣与道德风范的文化特质。
|
 |
|
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 |
展厅:一层特展厅
本次展览将汇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30余家文博机构的250余件(套)文物,追溯数千年来中华礼乐在南北丝路枢纽「成都」经历的演变和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劳作中孕育出音乐的萌芽。距今8000余年前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管乐器,被誉为中国音乐文明之源。古蜀时期,祭祀之风兴盛,「歌舞娱神」成为通天地、和神人、谐万物的重要载体。商至秦时期,金玉之声奏于庙宇高堂,五音孔陶埙、水陆攻战纹铜豆以及出土于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铜甬钟,无不展现出当时礼乐之威仪。
汉代乐舞百戏,雅俗共奏,南北各族曲调荟萃,尽融于汉代乐府,代表性文物有呈现传统相和歌演出场景的相和歌俑、弹弦和音的陶瑟以及展现歌舞宴饮的观伎画像砖等。
隋唐五代时期的成都被颂赞为「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观众可以通过绘彩陶坐部伎女乐俑、中华第一制琴师... |
 |
|
巴从西南来 |
展厅:二层临展厅
巴是源自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地区的远古民族,他们在与自然和强敌的不断抗争中几经迁徙,足迹遍及鄂、渝、川、陕、湘、黔等地。巴人以能歌善舞、骁勇善战而闻名先秦,其文化因得山水灵性,籍鱼盐之利而独具特色。
本次展览将汇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5家文博单位的160余件文物,从巴人的工艺技术、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入手,带领观众探索千年前的巴文化。
|
 |
|
楮墨遗珍:湖北省博物馆藏金石碑帖展 |
展厅:南馆4楼书画厅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竹木、甲骨、金属、陶泥、玉石、绢帛上都留下过各种写法的汉字。本次展览将汇集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近百件金石碑帖拓本,从陶文拓片、甲骨文拓片、青铜铭文拓片、石刻拓片、青铜器全形拓5个部分来展示从新石器时期到秦代的汉字面貌。
「陶文」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战国时期诸侯并立,陶文盛行,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大致可分为齐系陶文、三晋陶文、燕国陶文、楚国陶文、秦陶文等,内容涵盖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直截了当地表达着古人的精神世界。
「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也是中国目前最早成体系的文字,距今已3000多年。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东周文字,多用于占卜,亦记录商王田猎、异族侵袭等事件,是了解商周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青铜器铭文」也... |
 |
|
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 |
展厅:展陈大楼1号、2号展厅
本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策划的「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的首展,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汇集265件(套)文物,通过三个单元探究三星堆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物魅力,揭示三千年前长江流域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发现三星堆」单元将带领观众领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回溯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发展;「解读三星堆」依托丰富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让观众感受古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定位三星堆」将三星堆置于四川文化序列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进行精准定位,展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策划,汇聚一批古蜀文明相关珍贵文物,包括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2020至2022年三星堆的最新发掘成果也将在展览中亮相,亮点展品包括扭头跪坐人像、竖披发立人像、青... |
 |
|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 |
展厅:陈列大楼2层5号展厅
全票:30元 优惠票:20元
本展是广西迄今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回流文物特展,旨在唤起参观者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及思考。展览分为「聚首盛世」「吉金耀采」「妙相重光」三个部分,共呈现圆明园兽首、商周青铜器和青州佛教造像等84件回流文物。
「圆明园兽首」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这些铜兽首本是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主要构件,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自此十二生肖铜兽首流散海外。2000年至今已有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等七尊兽首通过拍卖、捐献等方式回归祖国,其余五尊兽首目前仍下落未明。
本次特展将陈列牛首、猴首、虎首、猪首等四尊兽首文物原件(7月14日后替换成仿制件),以及马首、鼠首、兔首等三尊兽首仿制件。
其他亮点展品包括西周神面卣、西周凤鸟尊、西周立兔形典尊、战国嵌错社会... |
 |
|
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
全馆通票:100/150元(需提前预约购票)
普拉多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1819年正式开放,是西班牙规模最大的美术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欧洲艺术收藏馆之一。其馆藏以西班牙王室收藏为基础,囊括12世纪至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佳作,目前藏品数量超过2万件。
本次展览是有史以来普拉多博物馆馆藏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览,共呈现70件油画,其中9件首次离馆外展。展览将展现提香、委罗内塞、埃尔·格列柯、鲁本斯、委拉斯开兹及戈雅等约50位艺术家的作品,带领观者探索16至20世纪欧洲的艺术史,感受西班牙全盛时期的社会风貌。
展览由一个聚焦单元及10个主题单元构成。聚焦单元将着重呈现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最受观众欢迎的特色作品之一——普拉多的《蒙娜丽莎》(Prado Mona Lisa),这幅作品被视为所有已知达·芬奇《蒙娜丽莎》临摹画作中最为古老的一幅,有可能是在达·芬奇绘制原作的同时,由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