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楼齐浮云:河南焦作汉代陶仓楼文化展 |
展厅 特展厅(一)
本次展览由南宁市博物馆和焦作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河南焦作出土的90件(套)文物,其中包括22件(套)陶仓楼。这是焦作陶仓楼外借展出数量最多的一次。
仓楼就是仓与楼的结合体,兼具储粮功能与居住功能。汉墓中反映墓主居住环境的陪葬品仓楼,其材质多为陶制,所以称为陶仓楼。汉代陶仓楼的考古发现多集中在中原地区,尤其以焦作出土的陶仓楼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反映出汉代高超的建筑技艺、上层社会奢华的生活以及发达的庄园经济。
展览分为「气象万千 仓楼尽显繁华事」和「匠心之筑 仓楼盛景有文章」2个部分。观众不仅可以一睹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等8件(套)一级文物,还能通过陶仓楼内存放的谷子的稃壳,以及出土的陶俑、陶灯、铜镜、铜带钩等展品,了解汉代山阳的生活场景。
|
 |
|
铸于铜·融于心:广西馆藏青铜器中的「三交」印记 |
展厅:陈列大楼二层5号展厅
本次展览汇集来自广西20余家文博单位的青铜器文物共计150余件(套),带领观众寻找文物中蕴藏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印记。
展览分为「从无到有」「多彩共融」「美美与共」3个部分,展现广西古代青铜文化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和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碰撞、交融创新,侧面见证中华文明从多元汇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的历史演进格局。
|
 |
|
柳丝梅绽正芳菲:初唐女性掠影展 |
展厅:综合一层交流展示厅
在唐代开放的时代风气下,女性不再是只附庸于男性,而是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本次展览依托昭陵博物馆与成都永陵博物馆馆藏62件(套)初唐至五代文物,全方位呈现唐代女性的服饰妆容、文艺娱乐、饮食起居,绘出一幅唐代女性社会生活的画卷。
展览分为「绣罗衣裳照暮春」「弦鼓一声双袖举」「文章分得凤凰毛」「食得人间烟火味」4个部分,以李震墓、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段简璧墓等昭陵陪葬墓中发掘出的陶俑、墓志、壁画等为核心展品。昭陵即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陵园占地面积2万余公顷,拥有200余座陪葬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
 |
|
辽阔的南海: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
展厅:二层小临展厅
本次展览由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与南越王博物院联合主办,主要通过186件(套)文物,结合历史文献、图片和资料,分3个单元带领观众了解广州如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第一单元「南越立国 开港通商」
广州(古称番禺)的故事始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的南海郡。西汉早期南越国在番禺立国,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番禺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本单元的展品包括南越文王墓出土的石砚、墨丸,南越王宫遗址中出土的岭南人「日啖三百颗」的荔枝核等,生动展示南越国的生产与生活风貌。
第二单元「朝廷主导 宝舶云集」
自三国至隋唐、南汉时期,北方陆路交通受阻,朝廷将目光投向海上并推行积极开放政策,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本单元的展品包括南朝莲花纹瓦当、长沙... |
 |
|
深蓝变奏曲:水的多元视界 |
展厅:新馆二楼4号、5号展厅
本次展览以「水」为主题,分为「形式·和声」和「色彩·旋律」2个篇章,遴选近百件深圳美术馆藏绘画和摄影作品,指引观众从艺术的视角观看和感受「水」。
「形式·和声」展示不同年代艺术家运用各种媒材呈现水的多元形式,并体现东西方绘画样式的差异。中国画注重意境与形态的融合,画家们以墨色的浓淡干湿,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留白,赋予水以生命力与诗意;西方绘画则善于运用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及色彩冷暖对比,以多层次的笔触和细腻的色彩变化,精确捕捉水的动态与质感。
「色彩·旋律」通过一个视觉与听觉交融的空间,呈现绘画色彩与音乐旋律之间深刻而微妙的联系,阐释色彩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载体。
|
 |
|
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 |
展厅:白鹅潭馆区1-3号厅
彼得·路德维希(Peter Ludwig,1925-1996)与伊蕾娜·路德维希(Irene Ludwig,1927-2010)夫妇是德国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和艺术史学家。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89件(套)作品,主要为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欧美艺术。
本次展览遴选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55件,包括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贾斯珀·琼斯、罗伊·利希滕斯坦、盖哈德·里希特、大卫·霍克尼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20世纪艺术风格的丰富性,诠释全球艺术潮流的变革以及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
|
 |
|
版画珍珠:藏书票艺术展 |
展厅:二楼临展厅
提示:本展大部分作品为复制品。
本次展览整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广东省博物馆的藏书票及木刻藏品资源,分批展出208件藏书票、版画与相关书籍,引领观者回顾藏书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感受藏书票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因展陈条件限制,展陈藏品以授权仿制件为主。
藏书票属微型版画艺术,又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蝴蝶」。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20世纪初传入中国,伴随新兴木刻运动的开展,藏书票逐渐为国人所识且流行开来,很多版画家投身到藏书票的创作中来。鲁迅曾被视为书票艺术的导师,提倡用版画(藏书票)装饰书籍。
|
 |
|
绮丽长歌:马王堆汉墓的永恒之旅 |
展厅:临展厅
为纪念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中国港口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共呈现174件(套)文物,涵盖木漆器、彩绘陶器、帛画、简牍、丝织品等类别,辅以多媒体技术,描绘轪侯家人的生活画卷,重现雄浑多彩的西汉物质、精神图景。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人的墓葬,1972至1974年共发掘出土超过3000件文物,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利苍妻子辛追的尸体。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保存完好、器物多样、制作精致、内涵丰富,其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2021年马王堆汉墓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本次展览将陈列代表性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及复制品,带领观者一览2200年前汉代的社会风貌。如素纱襌衣(复制品)展现了西汉时期纺织工艺的最高水平;朱地彩绘漆棺(复制品)上诡谲奇幻的彩绘,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单层五子漆奁、云纹漆水盂等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 |
 |
|
国宝聚焦:宋人却坐图 |
展厅: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 208室
《却坐图》是宋代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描绘了西汉文帝偕后妃同游上林苑,身为妃子的慎夫人恃宠潜坐帝旁,中郎将爰盎向文帝直言相谏「妃子僭坐后位有违纲常」的故事。
画中文帝居中坐在宝座上,表情严肃;爰盎弓背弯腰,两手举笏,作面奏君王状,神情坚定执着。这一故事题材旨在赞扬忠臣直言上谏、皇帝虚心纳谏的典范之举。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书画文物,按照艺术价值可以分为「国宝」、「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个等级。为方便人们深入欣赏国宝书画,台北故宫推出「国宝聚焦」专题展,每次选展一件(组)国宝级书画展出,定期更换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