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观——董浩油画作品展 |
学术指导:中国水墨画院
前 言
油画一直是我印在灵魂深处的念想,松节油的味道也是我青少年时期最美妙的味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正是走进了大雅宝甲2号,遇到了董希文先生,遇到了油画,才让我的人生找到了光亮。先生一家人的善良厚道给了我这个苦孩子莫大的勇气与力量。
一晃眼我已年老,这次的汇报展,一是向各位画友藏家汇报,也想告慰恩师和师母。我一生从未放下过画笔,也一直牢记着您的嘱咐,做诚实善良之人,向上向善,将油画进行到底!也谢谢大家的加持。
(文/董浩,乙巳夏)
|
 |
|
遇见庞贝:永恒之城 |
展厅:一楼特展一厅
费用 全票:60元
庞贝古城位于那不勒斯维苏威地区,公元79年遇维苏威火山喷发而遭火山灰覆盖,大约1700年后经考古发掘重现世间,被认为是意大利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
本次展览由湖南博物院携手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坎皮·佛莱格瑞考古公园合作推出,通过130件(套)湿壁画、雕塑、铜器等文物和场景复原,展示有着600多年建城史的庞贝古城和古代罗马生活。
|
 |
|
佛光金影:院藏历代金铜佛像艺术 |
展厅:三楼专题三厅
本次展览汇聚湖南博物院藏逾100件佛造像文物,分为「汉传佛造像艺术」和「藏传佛造像艺术」两个部分,呈现从魏晋至明清跨越千年的佛教造像风格流派和工艺。
金铜坚硬材质与佛教神祇慈悲情怀的奇妙组合,赋予佛教造像艺术至刚至柔的文化品格,形成有别于绘画艺术的独特表达。
金铜佛像艺术见证着丝路驼铃载来的异域文明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生相融,铭刻着雪域梵呗传来的密教真言与高原文明的深刻对话,映照出华夏文化交融演进的壮阔图景。
|
 |
|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
展厅:西馆3楼特展厅
全票:78元
苏州是著名的「百园之城」,以拙政园为代表的9处苏州园林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苏州古典园林「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本次展览汇集中外13家公立文博机构的逾160件(套)文物,涵盖诗文书画、古器文玩、西洋艺术等门类,追溯中国园林发展脉络,聚焦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与文人雅趣,同时呈现世界各大园林体系之间的交流与融通。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呈现园林与历代文人隐逸理想、明代苏州园林实践、江南园林造景技艺、园林生活的极致风雅以及互为关照的世界园林。
本次展览将展出7件宋元书画,包括苏州博物馆藏两件宋画《松下赏月图》、《钱塘观潮图》与一件元画《七君子图》,以及无锡博物院藏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此外,展览亦将分两期展示明代《寄畅园五十景图... |
 |
|
从拙政园到长物志 |
展厅:本馆负一层特展厅、二楼书画厅
全票:68元(需预约)
本次展览以明代文震亨的园林艺术与生活美学专著《长物志》为主线索,展出书画、几榻、香茗等,结合互动体验展项,带领青少年观众领略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的魅力,以及《长物志》所蕴含的明代文人生活美学。
文震亨(1585-1645)是明代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曾孙,他家富藏书,长于诗文绘画,善园林设计。他撰写的《长物志》是指导文人造园的重要文献,从屋宇园林到室内装修,从花木水石景观到家室陈设,书中都详细地给出了设计要求和审美标准。《长物志》也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范之作,从衣食住行、器用鉴藏等方方面面,展示了晚明文人的精致生活和审美趣味。
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穿越500年的时空,回到1525年(明世宗嘉靖四年)拙政园建成之时,探索文震亨如何通过欣赏拙政园花木山石和家具陈设的巧妙布局,发现前辈吴中文人的清雅风致和审美意趣... |
 |
|
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 |
展厅: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 103
中国古代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历朝历代都以礼乐制度维系着社会秩序。据《周礼》记载,周朝宫廷在祭祀、宴飨等典礼中,皆遵循严格的规制奏乐,以彰显天地神祇之威严,传统上称之为「雅乐」。
从西周的雅乐到汉唐乐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宫廷乐舞,每个朝代在传承与创新中塑造出独特的宫廷乐章,至清代其形制已然完备,发展出一套规模严整、风格多元的宫廷音乐。
清宫除承袭自明代之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等典礼音乐,展现对神祇的敬仰及仪式的庄严外,亦在筵宴、行幸与颂贺战事凯旋庆典中,以满洲特色的庆隆舞助兴,此外还上演蒙古笳吹、朝鲜国俳乐舞等异域音乐,构筑出一场场多元交融的宫廷乐舞盛宴。
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音乐文献,通过「宫廷大乐团」「载歌载舞」「四方乐聚」「弦外余音」4个单元,考察清宫音乐性活动的历史面貌,一览清代皇家对于中外音乐的整理与贡献,梳理中国流传... |
 |
|
印象派·从莫奈到美国:光、跨越海洋 |
展厅 富邦美术馆(3楼日光展厅)
全票:450新台币
印象派艺术家于1874年举办首场画展,提出了崭新的绘画模式,以户外写生取代画室创作,追求一瞬的自然景观而非缜密的构图,描绘日常题材而非崇高叙事,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而非永恒的画面。
为纪念印象派诞生150周年,本次展览集中呈现美国伍斯特艺术博物馆藏38位艺术家的52件作品,从著名的吉维尼睡莲池塘到美国大峡谷南缘的自然景观,展现印象派在各国的发展与风貌。
涉及艺术家包括印象派创始人克劳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及法国以外的印象派艺术家,如玛莉·卡萨特、查尔德·哈萨姆、马克斯·斯莱福特等。
展览将追溯印象派在法国的萌芽与兴起,与随后向美国、德国和北欧等地延展的轨迹,聚焦印象派背后的创作动能,探索印象派产生的深远影响。
|
 |
|
笔脉珍传:法国珠宝巧艺二百年(1770-1970) |
展厅:冯平山楼1楼及2楼
本次展览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与 L’ÉCOLE 珠宝艺术学院合作呈献,共展出约100幅珠宝图稿及13件珠宝作品。展览将聚焦1770至1970年的珠宝设计、珠宝杰作以及贵金属与宝石艺术创作流程,揭开法国珠宝设计200年来的璀璨篇章。
法国珠宝制作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展览将展示珠宝设计构想文化——从初步构图至水粉画绘图,最终制作成不朽之作,借以阐述众多创作者的卓越成就。
|
 |
|
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 |
展厅:5楼
全票:60元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葡萄牙波尔图塞拉维斯博物馆将共同举办葡萄牙籍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个人回顾展,通过800余件手稿、模型、雕塑、物件与照片,勾画出阿尔瓦罗·西扎悠长而丰沛的创作经历。
展览分为9个版块,以线性逻辑顺序呈现西扎历年来已建与未建作品,通过「住宅项目」「葡式革新」「葡萄牙国家馆」「圣地」「闲所」「商业与金融」「教育与知识」「写字楼」「美术馆」9个关键词,带领观众梳理其建筑生涯,讲述他如何在不同地域与功能的建筑项目中拓展历史文脉与当地性的解读,巧妙地处理建筑与人、环境、自然的关系。
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托西纽什,在其长达70年的建筑生涯中有超过550件作品落地世界各处,遍及欧、亚、非、北美及南美。他是建筑界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个人,重要奖项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1992年)、... |